辛弃疾的诗词表达什么情感(辛弃疾表达豪志向的诗词)-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国家破亡引发的愤怒
在临安城破之日,辛弃疾匿于愁云茅庐,以悲哀的心情写下了《青玉案·元夕》和《贺新郎·自江东东路至沪州司马青衫泪满巾》等慷慨悲凉的作品,但这些词作品在口耳相传中,流传得过于平凡。对此,辛弃疾雄纠国运,一鼓作气为性命与忠诚博命作出了决定,发动“郎官四十万,不老南山寺”一说,表现出他不降敌寇,不化为贼民的决心。
二、望天不语表达的屈辱
“子规啼,秦楼月。茂陵客,应怨秋。”这是辛弃疾词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唯一一句词言,却道出了他的屈辱与无奈。在南宋满门抄斩的局势下,辛弃疾选择流亡,任官于南方政权的任何要害职务,他背负国家破亡之痛,又被王师之下的屠刀震怒仕途,强令他内心坚定,不屈不挠,但是在身心疲惫之后,他以Horatio一样的姿态,望天不语,表达对生命的无奈。
三、民族大义的呼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漫。”这首词名曰《破阵子·此生谁料》,但是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难联想到辛弃疾“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的激情和坚毅的斗志。面对“亡国之痛,慨然成句;斗然玉树,兴然泣涕”这样的严峻形势,辛弃疾始终坚持“儒家理学之精神,秉承诗词之根本”,以逸待劳的人生态度,发出了呼唤民族大义的声音。
四、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别鸳鸯不羡仙。月窟虫啼霜满地,夜泣何人?杨柳岸,晓风残月。弄清影,觉流光处、束愁肠。”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评价最高的一个词作品。在青年时期,辛弃疾曾抱膝而泣地写下《荷叶杯·惠崇春江晚景》的行款,而后,又创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断句。这些词作品,无一不表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犹如一座岩石般坚定,永不屈服。
辛弃疾的词作品,在封建时代,是一股具有强大反抗精神的文化力量。在本文中,笔者以《定风波》为主线,从国家破亡、屈辱、民族大义和不屈不挠四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子,说明了辛弃疾词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带来的文化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fZpZEEu1bi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