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观心理配对

爱情观心理配对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爱情观心理配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爱情观心理配对以及弗洛伊德式爱情(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4大爱情观)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心理学家的爱情观
  2. 弗洛伊德式爱情(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4大爱情观)
  3. 心理健康教育 爱情观

[One]、心理学家的爱情观

1.爱和对爱的病态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在真正的爱中,爱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而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感受乃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错觉不过是次要的感受罢了。——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2.“他们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缺少被伤害的第三者”,换句话说,这种人绝对不会去爱那些无所属的女子,如少女或寡妇等。

他们所爱的女人,一直是那些被别的男人爱过或占有着的,不论这些男人是丈夫,未婚夫还是情夫,在某些极端的病例中,那些无所属的女子永远激不起他们的爱欲,有时甚至会受到他们的歧视,直到这些女子与别的男人发生了上述关系后,才突然变得可爱起来。——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

3.爱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弗洛姆《爱的艺术》

4.爱情,以及其结果的婚姻,都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心心相印、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如果每一个配偶对于其伴侣的兴趣都高于对自己的兴趣,那么他们之间便会有真正的平等。——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5.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就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生长。——欧文·亚隆《存在意义的心理治疗》

6.人们拥有不同的故事,这一事实突出了一个重要的爱情特质:试图弄清爱情的内涵是徒劳的,因为爱情对任何两个人来说都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故事,在每个人看来,它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尽管如此,处于一段关系中的两个人除了自己的个人故事之外,还要设法形成共同的故事。——斯滕伯格《爱情是一个故事》

7.与男人相比,女人对别人给出的建议更敏感,也就是说,当妻子向丈夫诉说她的烦恼时,如果丈夫试图立刻给她出主意,妻子的反应通常很消极,妻子希望听到的不是丈夫的建议,相反,她想听到的是丈夫能对她的遭遇表示理解与同情。——约翰·戈特曼/娜恩《幸福的婚姻》

8.很少或从未有婚姻能够一帆风顺地或毫无危机地发展成一种自性化的关系。如果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出生。一一荣格《婚姻作为一种心理的关系》

[Two]、弗洛伊德式爱情(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4大爱情观)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爱一个人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爱一个人需要目的吗?

在近来所发现的所有动物里,只有一部分哺乳动物和鸟类会“谈恋爱”[1]。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会谈情说爱的动物,似乎并不知道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相爱,也不明白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如果爱是有目的的,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到近来为止都还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能够解释清楚爱的目的到底为是了什么。但哲学家们在过去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放弃过追问“爱情”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也从六十年前开始逐渐将“爱情”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课题进行解析。

因此,为了概述近来人类对于爱情的认识,我们心理学简报团队在查阅了一系列文献后,基于现有的研究和理论,追根溯源总结出了四大主流爱情观,按照理论提出的时间顺序并结合心理学知识解析总结出了一份关于“爱情观”的综述,与各位读者分享。

(本文共计三千余字,阅读时间预计约6分钟)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图源:网络。

柏拉图(Plato)应该算得上是谈论爱情的哲学鼻祖了。他在公元前385年的《会饮篇》中记录了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酒宴中讲述的故事[2]:

“人类本来长着四条腿、四只胳膊和一个有着两张脸的头颅,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两半,迫使人类穷尽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为了使得自己达到完满,人的其中一半总是在寻觅另一半,也就是在寻找“灵魂伴侣”。”

灵魂伴侣是自己缺失的另一半。作品:Adam Martinakis.

这里提到的“灵魂伴侣”被后世奉为“精神恋”,被人们认为是追求“灵”和“魂”的合一,是心思、情感、意志的相融与一致。这种建立在肉欲之上的精神恋爱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为爱情的比较高境界。同样,在当年的酒宴上,柏拉图也被阿里斯托芬关于“灵魂伴侣”的故事所打动,并从这个故事里提炼出了关于爱情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爱一个人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完整。更深入地说,爱是为了自己的完整性,是从自己的欲望出发,换句话说,爱为了自我实现。

爱一个人是为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柏拉图的思想与后期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的观点相似,弗洛伊德并没有专门提出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但他在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时提到了爱一个人是为了实现“自我理想”。弗洛伊德通常都将人性归因于无意识的欲望,所以他认为爱一个人是为了满足对“自我理想”的需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爱的人,并被爱人尊重后,才能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形象。

叔本华(1788-1860年)。图源:网络。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关于爱情的思想是主张家族生殖意志论。他认为爱的维持是基于性欲,激情的本质是本能的迷妄,是为了产生后代维持种族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爱情带来的幸福感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情也有利于个人,让人误以为爱上一个人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叔本华认为爱情的幸福感是人的错误幻想,这种幻想在种族的目的达成后,爱情的幸福感就随即消失[3]。

婴儿降临后,种族利益就得以实现。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华在《爱与生的苦恼》中曾这样写道:

“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或只有一日之欢了。”

叔本华认为,爱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性欲,性的目的是使男女繁衍种族,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未出世的儿女着想。所谓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夫妻能够在肉体、智慧、道德、精神方面相互弥补和适应;白头偕老的婚姻需要双方在性爱的基础上加上“性向一致”的友情,这种“友情”与“性”是由完全不同的根源所产生的感情,双方以最贴切的心情相互慰藉,这是在性欲得到满足且激情消失后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和融合[3]。

爱情的幻觉“转头空”。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华提到的爱情“转头空”的观点可以用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 Solomon在1980年提出的“情绪相对历程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emotion)来解释。Richard Solomon认为情绪(包括爱情的激情)是受两个对立驱动过程共同产生拮抗作用而产生:激情由正向驱动(positive drive)与负向驱动(Negative drive)组成,当激情高涨时是正向驱动激增的过程;当正向驱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激情到达顶峰;激情过了高峰体验后,正向驱动趋于平稳,负向驱动将迅速陡增。所以激情过了最火热的感觉后,人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空虚、失落的负面情绪[4]。

Richard Solomon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正负的情绪驱动,但叔本华将这样的情感反差归结为种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罗素(1872-1970年)。图源:网络。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在1929年出版了专门探讨爱情和婚姻的著作《婚姻与道德》并因此书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素认为人之所以恋爱是为了解除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欲望[5]。在罗素的观点里,他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狂喜,如果没有爱情里的激情体验哪怕满足了性需求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满意[5]。

爱是为了解除欲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罗素曾在他的自传《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爱是为了解除每个人本性里的孤独。作品:Adam Martinakis.

罗素认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外界的陌生、残酷会让人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为自己建立“与世隔绝”的壁垒,以此来保护自己。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人渴望解除这种孤寂感,于是“爱”就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亲密且温暖的感觉让人能够克服对外界的恐惧,从而解除自身的孤寂感,以此来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5]。

波伏瓦(1908-1986年)。图源:网络。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认为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这使得人生充满意义。

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波伏瓦是著名的女权运动理论家和创始人,她认为传统的爱情太让人沉沦以至于失去自我,依附于恋人会让自己失去存在感。因此,波伏瓦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类似于伟大友谊一般,爱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对方以帮助彼此更好地活出自己,从而超越原本的自己,最终能携手同行创造出丰富精彩的人生。

波伏瓦提出的新型恋爱模式与顶级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提出的“友伴式爱情”殊途同归。在Robert Sternberg的经典爱情理论“爱情三因论”中,提到了爱情的其中一个类型是“友伴式爱情”,是指:激情强度较弱,但亲密感和责任感都很强的一种爱情模式,这种爱情被认为是长久、幸福婚姻的模式[6]。

爱人如友伴一般相互用“爱”支持,超越自我,活出更好的人生。作品:Adam Martinakis.

Robert Sternberg虽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著名爱情理论,但他并没有研究过爱一个人的目的,为什么会存在“友伴式爱情”。波伏瓦的观点或许解答了这一疑问,长久幸福地爱一个人,或许是为了超越我们自己,让双方都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虽然还是很难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但因为爱情,我们还是会走在无人小路上情不自禁地露出遮不住的微笑,会在想到恋人时像触电一样心里又麻又痒,也会因为“爱别离”而痛饮泪水,因为“求不得”而顾影自怜。

无论爱是一杯甜腻的马提尼还是苦涩的比特酒,每一次举杯,我们都毫不客气地畅饮,直到醉来不省人事,醒来后的好几天都闻不得酒香。但关于举杯,我们就喜欢听杯子碰到一起发出“梦破碎的声音”。

人的一生就是在与种种异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有可能是丧失自己,也有可能在另一个高度将自己找回:爱可以让人失去自己,但也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爱让人迷失,但也能帮我们找到回家的路;爱让人幼稚,但也让人成熟,那些本应在暮年才能听懂的歌也会突然在不经意间顿悟;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

就算破碎,再活一次也还是会有同样的选取。作品:Adam Martinakis.

无论“爱”是沉醉之美,还是清醒之痛,“爱”都因为太过美好而让人重蹈覆辙。最后,就以罗素的话作为结尾吧,“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1] Fisher, H. E., Aron, A.,& Brown, L. L.(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1(1476), 2173–2186.

[2] The Internet Classics Archive| Symposium by Plato.

[3] [德]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李成铭等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4] Solomon, R. L.(1980). The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acquired motivation: The costs of pleasure and the benefits of pa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35, 691-712.

[5] Russell, B.(1972). Marriage and moral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6] Sternberg, R. J.(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审稿|心上田(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人)

[Three]、心理健康教育 爱情观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One]、爱情观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爱情观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

2.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现代的爱情观是以恋爱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其一,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恋爱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

其二,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恋爱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其三,相容互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

其四,强烈持久,恋爱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xX2w4oMziq.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