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所表达的情感(春望杜甫教学设计)-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春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分为七个部分,以作者眼中的一幅春景为线索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情况,也抒发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本文将从诗中表达出的情感角度,来解读杜甫对当时社会乱象的批判和呼声。
首先,杜甫眸子下行的是一望无际的春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整幅画面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乱时期的冰冷与春意融为一体。春天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最有生机的时节,但杜甫用“国破”、“城春”,画出了当时乱象下人们所经受的生存现状。众所周知,唐朝时期的百姓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战争、灾荒和官员的贪污以及种种社会乱象使得大部分人们“冻死饿死者往往相嗟叹”(《范张集·答联城南执经润》)。春天被认为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但是杜甫却描绘出城中的草木茂密,这背后蕴含了深厚的哀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杜甫呼吁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限将至的百姓应当怀揣希望,努力生存及奋发向上。
其次,杜甫所表达的忧国情怀与个人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诗的一部分中,他写道:“余以前涉五溪,归来翻觉瘦。金山北望崔嵬,天若有情天亦老。”春望杜甫之所以能真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他个人的人生境遇也是一大原因。杜甫早年曾在岷江、白草两地游历愁苦,虽然他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曾经历一段贵族阶层的华丽生活,但当他在翻览自己以前的那些游历过的风景,他仍回忆起了往昔的际遇。杜甫喜欢用自己的经历来概括当下的国家形势,虽然他个人或许并未直接经历过战乱,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让他更能够了解百姓的苦难处境,进而寻求拯救之道。
最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也表现在他对政治局面的关注上。春望杜甫刻画的众多景物中,能量矛盾最为深切的是京师里的政治势力,这也是杜甫的主要关注焦点。他在诗中描述了官僚之间勾心斗角的无情现实,列举了一些那个时代的名臣与达官的动态,并写出了他政治题材作品的不二口号:“臣心一片石,不肯为融泽”。这种“心如石”的态度,正是杜甫不屈于暴政下的强势标志。春望杜甫自始至终表现出他对于社会政治可能带来的阴暗和不稳定的担忧和警惕。通过它展现的紧张、危机与愤怒的情感,观看者也不难捕捉到杜甫对于唐代政治高度的危机感。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福利的深深关注。《春望》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个人经历和国家政治局势的察觉,反映了他对于人民生活自由、幸福和谐的祈求。杜甫视道德为第一,宣扬节俭的精神,提出批评社会弊病的意见,他的忧国情怀和爱民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道德和人文的楷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vfIw0XdM8E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