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家人情感的古诗(对家人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长亭外古道边,矗立着一个梦魂中人的背影;远处的晚风拂过柳枝,笛声不再(故已别离);天边山峰和大地盘曲,断送了一份缘分,剩余曾经温馨的回忆眼前一幕幕地浮现;浊酒饮完之后,友情还在,但宛如梦寐初醒,冰冷的拥抱袭来,从此一别两宽。
90后的年轻人常常被人们戏称为“留守族”,或许只有那些同样是“留守族”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家庭的分离之苦,亲情的种种印迹当然也被视作最重要的留念。
英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孤独感”是现代人最大的心理问题之一,孤独是因为生活在相似的环境里,而没有感受到彼此相亲相爱。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孤独感只能从心理上自我调适,因为家庭NSF公告,父母和亲人并没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给予直接的陪伴与支持,他们必须背负起太重的生活压力,面对一切琐事,唯有将心灵与自然相结合,以“情入景”之方式通过读书、种花、收谷、观照等来抒发“家人”的深情厚谊。
但是,这些方式显然是有限的,脑海中的模糊地带总让他们极度无助。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陪伴,邻居的热情,可以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多正能量,许多“幸福点滴”都无法被物质主义所替代。有家人的关心是孩子最需要的,每一个有爱的瞬间,都会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里,等待着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支柱能够回来,至于那些常常在网络、电视上绽放的异域文化,却不可能把父母的养育之情也弥补上。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写下让人心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走过离别的岁月,那一抹伤感让人不由得黯然神伤,就像曾经青丝如水的父母行色匆匆,背负起何等魂牵梦萦的思念。不管是远古的原野还是繁华的都市,岁月的流转中,家人的离别似乎已然不可回避。
亲情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总归能给人带来永恒的感动,只要一想到他们,心里总会涌动出一份真挚的感情。外面的世界是很残酷的,总不如亲情那么真挚,那么放心。以夫妻之间的爱情为例,我们相信一个人把自己的终身交给另一半,这份信任是最珍贵的。在现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亲情处处受到挑战,我们也要强制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家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离京万里,千山万水,家的温馨却永远伴随着我们。
我们更期待父母透过需要母爱、父爱的留守儿童,进一步认切贴近他们的需求。2020年慢慢走近尾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留守儿童多些关怀,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也能够有更多人的关心,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根基和环境。父母的真挚陪伴,家的温馨,永恒的亲情才能让人切实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快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raaZPI9KAe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