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苏轼表达情感(赤壁赋苏轼想表达什么)-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赤壁赋中苏轼表达情感(赤壁赋苏轼想表达什么)-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赤壁赋》是苏轼名篇之一,今天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情感。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文的背景入手。《赤壁赋》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苏轼在文中描绘了战争之后的疲惫、荒凉的景象,同时也描绘了黄鹤楼上,曹操派人前来讨要荆州这一段,苏轼心中对于国家局势的担忧:

“江城如画,水波不兴,烟景悠然,远岫雁阵,一色平江,静澜无浪。只见车尘暴起,人声鼎沸,自黄祠阙始,至于临皋岸。颜回、巢父俱在舟中,俨然离群,依约举酒,故人胜概。志宏意恬,举止自如。而子桓、颍川之游,目空一世,挥金如土,载笑载言,无忌无惮。此皆所谓豪放,泛爱众而不亲,负义而不仁。夫乐融融,和以奏之,快时尚、是以谓之乐;哀戚容发,动以告之,冤屈而不能明、是以谓之诗。讴歌千古,竟不忘兴亡。”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当时的国家形势感到担忧,心系山河、民生。他在黄鹤楼上既观察到了逍遥自在、豪放不羁的人物,也看到了苍凉疮痍的景象。在这种情景下,他选择了抒发内心情感。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苏轼的语言中寻找情感的踪迹。如这篇文章的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文笔雄健淋漓,气氛逼真,不难让人想象到一幅壮观的画面,此时此景,让苏轼不禁产生出“临江仙·满江红”中的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就贴切地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与感叹。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苏轼对于赤壁之战的描绘同样充满了情感。他用想象的方式,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水天一色,木叶飘零中的怀念与伤感;他用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的惨状,悲叹兴亡之间的命运,这种表达方式,无不彰显着苏轼浓郁的情感色彩。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结尾寻找苏轼的情感。 作品结尾有言:“建安中,张子布、董卓之乱,天下大乱,而江东善保其津要;至于兵寇至近。中间极挫,小小力乏,然后赤壁之战始。此役无他,顷刻之间,别成一世;而其中自有英雄豪杰、一代才华。可为盛唐之诗,无出此者。”这段文字,虽然是苏轼对于历史的总结,但也寄托了他对于古人的敬意和景仰,展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个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道变迁、命运多舛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细腻、深刻的思维与感性情感。这种事实情感、虚实交融的文风,让《赤壁赋》成为了一篇世间名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cX5kOscg5cqU.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