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书愤表达的情感-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登高,顾名思义,就是登高远望,眺望远方的壮观景象。古代诗人的登高之心,折射出他们不甘被现实束缚的愤慨之情。在当代社会,虽然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同,但从《登高》中所表达的情感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共通之处。本文就从现代人的视角,借用诗人的笔触,谈谈自己眼中的“登高”。
“壮志饱天地,鬼神宾我师。”唐代诗人杜甫开篇如此,就能看出他对当时的政治情势之不满。在现代社会里,为什么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呢?如果说古代士人的愤慨是对现实的直接反应,那么现代人则表现得更加隐晦一些。这种情绪从字面上看来是“登高”,实则是需要一种超越现实的大气与宽容,以它来缓解内心的不满与压力。我们常常听到时下年轻人用语的“996”(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尤指互联网行业),这种“刚刚好”的工作模式,似乎成了一些企业的标配。处于这个工作环境下的人们,会因为忙碌失去周围所有的精彩。更何况,对于那些无法适应这种工作模式的人呢?
当“亚历山大、达克利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震撼心灵的诗句响彻耳际时,现代人的思维回路,往往会跳转到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上。现代人眼中的“登高”,更多的是向往一片净土,向往重建属于自然的和谐生态。然而这份向往的实现,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从环保行动到减少碳排放,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试图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就像古代诗人所表现的那样,“世界知我怒,而不知我哀。”这样的不满心态,对于生态、对于自然,无论如何都不成立。希望我们的意愿能照亮真正能做到的事情,希望人们忧心而不患焦虑,勇敢而不异常猖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古诗让我们想到花开的美好与享受。如今,我们追求的不单是美,还有与之相关的情感和记忆。新世代的消费者,顾名思义,对于时尚消费的聚焦和淘汰,似乎更有一种对于生活方式的复杂模式。这种模式里,往往包含了对于文明、对于城市、对于消费的反思,也包含了安稳的感情和个人价值的情感。
在这个菜市场式消费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能注意到“登高”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内心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够从精神层面出发,去追求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登高”表达的是更为复杂、更为犀利的情感诉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当初古代诗人所表现的一种感性的心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静夜思》虽然很短,却表达了恒久不变的情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感情色彩交错,时而快乐如狂,时而忧心如焚。但无论愉快或者忧虑,都不过是短暂的。这时候,“登高”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缓解方式。站在高处,看着人来人往,观察一切、体悟生命中那些不能忘却的情感,我们有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节奏,冷静回味。
综上所述,古人的“登高”表达的是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而当代人的“登高”则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内心渴求,一个向更高级生活方式的追逐。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愿望是一样的。人们无不希望属于自己的环境变得更好,而 “登高”经常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起点。因此,我们需要顿悟,“登高”并不仅是从山上远眺,更多指的是发掘内在壮志,追求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另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去体味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b44D1TI6Be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