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草色江南岸,翠微湖上山。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回。回时不觉夜已深,沉醉不知归路。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所书写的句子。“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这也让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当时贾宝玉与黛玉在《钗头凤》中以湖光作为吟咏的词,互相调和,对照下来洞庭湖景便跃然眼前,如往事一般历历在目,我不禁为小说中的情节所感动。
就在看到这些诗词时,我忽然想起一位伟人,他是张居正。史书中记载,张居正在明代是一个国务大臣,英明果断,勇于改革,有“明孝宗仅用一相,全仗张居正扶危安定”的盛誉。有关张居正的事迹励志教育了整个中国,他的精神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张公神”。
作为大明的一位宰相,张居正对于民生之事极具情怀。他积极推进种田文化,重视农民劳动和土地经营。同时,他也提出许多有利于百姓财富的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日益繁荣。身为高官显贵,张居正丝毫不满足于富贵荣华,他期望在此之外寻得更深的人生意义,更想做一件有利于国泰民安的事情。
江南美景,如草色江南岸,翠微湖上山,都可以成为张居正玩赏时的目的地。在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生中,他用赏景、二十年如一日的执念为自己寻找新的前进方向。
张居正还曾想过退隐,庄子云:“曾操心于天下之大,然后瞪然而视之:有人乎?’国家的繁荣不是有他一个人能够推动的,他是一位人格高洁的政治家,坚持道路的历程注定了艰辛,这种追求不仅仅是自己的选择,更是用了生命来维护一种精神追求,他会更加舍得甘冒犯险,来寻找出路。他用巨大努力在推动自己的事业,并最终在自己的所思所为中得到人生的完美。
“萧萧送雁回”,“回时已夜已深,沉醉不知归路”,诗人似乎产生了某种无限的悲壮意识。每当夜幕笼罩、深秋之时,他都会想到往事,那些曾经辛劳而又无悔的日子就这样历历在目。这种洞悉人生的深刻感受,也是张居正一生的真实写照。
身为国家的宰相,鞠躬尽瘁,未能守住自己的生命。正如诗人在经历完那些沉醉无知的岁月后,恍然大悟:“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回”。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追寻和不舍,似乎再怎样地努力,我们也无法抓住生命的每一个颗粒。
不论是刘禹锡的“湖光秋月”,还是我们口中的张居正,其意义永久超越了人们的生命,成为了一种不灭的精神。我们在感性的时候渐渐理智,用精神去描述生命的征程,来激励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依然要充满热情和追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情感表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编辑:星座梦
•
•
阅读:-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Y1BqtRyDdq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