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巴山夜雨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宋代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摇悠悠,夜泊秦淮岸草薰薰。”这些诗句中的景色和情感,被中国人熟知和喜爱,也让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名垂青史。而与之相对的诗歌,则是《如梦令》后的一首歌曲——《以巴山夜雨》。
《以巴山夜雨》被赞为李清照“胸中一咏”,展现了她独特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诗歌的开头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抒发了人们思念远方亲人,但又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而听到夜雨声,更加加剧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随着诗歌的深入,李清照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压抑:“乡书何处达?彩烟云外,几重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碧山青应好同。” 李清照的语言越发的慷慨激昂,她的凄凉、孤独、和落寞在这时达到了顶峰。“酒倾肠断,病魂殒。何处青山无人?何处流水空悠悠?”
《以巴山夜雨》不仅在情感上对人们有深入的触动,更重要的是至今还能激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在当今社会里,许多人所表现出来的都像是李清照当时的心态。在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下,人们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而对于内在的情感和真正的生活价值却逐渐淡漠。这样的现实环境让人们倍感孤独和落寞,也促使他们去寻求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和感情归宿。
李清照《以巴山夜雨》的传世不仅是因为其艺术价值是超越时代的,更在于它所抒发的情感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并深深的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即便身处环境、时代的变迁中,诗歌里背后的感叹,诠释了每一个失意落魄者内心的喜怒哀乐,它所呈现的孤独与惆怅,也是我们在断断续续的岁月中,需要感觉到的本真情感。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MsYgrYBnix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