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达-情感表达.jpg)
儿歌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既生动活泼,又简洁易记。儿歌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情感表达得准确、形象、生动。那么,儿歌的情感表达有哪些规律呢?
首先,儿歌情感表达要朴实无华。儿歌是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因此,它的语言要清晰、简单,不需要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这样,孩子们才能轻松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获得愉悦的体验。比如,“拔萝卜”这首儿歌,“拔萝卜,拔萝卜,呼儿嘿!拔大了,拔小了,心里乐翻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讽刺了贪小便宜者的可笑行为,引导孩子赞美诚实和勤劳。
其次,儿歌情感表达要突出情感层次。孩子天生带着一种天真浪漫的心态,喜欢美好的事物,所以儿歌往往能唤醒孩子最纯真的感观。儿歌情感表达的呈现必须是彰显情感的层次性,让孩子在感知情感的同时,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注意到不同的情感层次。例如,“小兔子乖乖”,歌歌中充满了温馨,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歌曲,让让孩子学会了保护和与人互动的简单技巧。
第三,儿歌情感表达要用具体形象。孩子对虚幻和抽象的东西缺乏感触,儿歌中的情感表达必须化繁为简,把情感抽象化为形象的语言来传达。这样孩子便可以轻松的理解、接受和感受情感的表达。如中国古代名篇“静夜思”,在儿歌的形式中呈现出来就变成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儿童版“静夜思”保留了原作的精髓,但更具有童心所喜的可爱。
最后,儿歌情感表达要有互动性。培养孩子的情感交流能力,提升其生活中多元化认知与利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这是许多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娱乐的目标。而儿歌情感表达的互动性可以达成多方面的目标:引导孩子在唱儿歌时思考、交流,从而加深孩子的理解;教育孩子通过互动的方式学习情感知识,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情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的附着。
总之,儿歌情感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儿歌情感表达要朴实无华,突出情感层次,用具体形象,有互动性。这种规律不仅适用于儿歌的创作和演唱,还是教育孩子情感方面的一个好方法。在孩子早期教育中运用儿歌的情感表达规律,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