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十三表达的情感-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问刘十三》的背景故事。唐代初年,玄宗皇帝让太子李俶成垂帘听政。但是,李俶并不善政,喜爱声色,私自请女樂,甚至报复忠良,致使百姓不满。这时,有一位名叫刘十三的小商贩上书朝廷,请求罢免李俶的垂帘听政之职。虽然这个请求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是李俶还是能够继续留在政治舞台上,直到引起了安禄山的叛乱。作者白居易听闻这件事后,特地写下了这首《问刘十三》的诗。
从诗歌的开篇,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刘十三起初的敬意和对他的同情:听说十三君能鼓琴,暂时别了忧心事。这里说的忧心事,自然是指李俶的荒淫和反弹惩罚忠良的事件。白居易听闻刘十三刊出的奏章,以为太子已被罢免,于是问他最近在做什么。白居易因听闻消息而“暂别了忧心事”,可见他对太子李俶的事情非常关注,也暗示了他对李俶不举的失望和愤慨。
但是,刘十三的回答却让白居易感到失望。刘十三说道:今上已言不用太子,十三为太子功何在?此言实不啻是说,太子一旦被罢免,自己所提出的呼声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样的回答,使得白居易意识到,世事总是变幻莫测的,正义与道德会被人们的私心、嗜好所遮盖,即便自己的呼声是公正与合理的,也可能毫无回应。
白居易对这件事的失望和愤慨,表现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中写到:誓将此事问天公,不忍直上青云路。天公是传说中的主宰天地的神明,白居易前往问询天公,无疑是他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怀疑与无奈。同时,他并不打算行直上青云路,显然对于权力与名利,白居易并不十分看重。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问刘十三》虽然情意难明,却充满着对时代的怀疑和无奈、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怨愤。白居易以文化人的身份发出对当时政治的质疑,这个对政治质疑的身份只有他和他们这一批文化人可以拥有,而白居易却成功地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无奈和痛苦,体现出了他文化人的人文担当,也展现了他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EakCufXZLd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