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贤皆贫贱,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圣贤们的境遇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虽然他们拥有高超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却总是身居贫困之中,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并非不想追求富贵,而是无法与世俗为伍,在繁华中保持纯洁,保持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各自兴盛的时期,圣贤们的境遇都十分不易。孔子在楚国被迫流浪,鲁国郊外的杏坛被秦始皇焚毁,书记被烧,孔门十二经之五经被认为是游戏,孔子说过“孔门之望,唯文以久远”,可见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困难。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佛家圣贤,如僧肇、慧能、祖元等人,在感化人心、普度众生的同时,也未能摆脱贫困。慧能禅师曾在山里留宿七年,以至于脸上长满了长胡须,显露出一种“贫贱之又贫贱”的悲凉之感。而道家的圣贤,也同样身居贫困之中。庄子的母亲曾说:“道德之家”,他号称“逍遥游”的经历其实是逃不了贫困的现实。
圣贤们之所以会经历贫困,一方面与他们不愿沾染红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时代背景有关。在中国古代,礼教极为繁琐,文人墨客往往被束缚于文字之中,而圣贤们的思想却超越于这些束缚之外。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升华,思想的升华,而不是物质的满足。徐冰说过:“是以圣人不纳君命臣事,不趋附富贵,以此修身治国,绝人言之,行天道也。”这也是圣贤们想要告诉我们的一点,“绝人言之,行天道也”。他们要我们跳出物质的世界,远离人群的嚷杂,走出精神世界的困扰,追求心灵的升华,从而超脱出人世的桎梏。
对于圣贤们来说,贫贱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圣贤的贫贱不是穷困潦倒的贫困,他们拥有高贵的品行和崇高的思想,心中有道却不驰于物,心中有物却不为物所动,这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人们应该从圣贤的贫贱中找到一种别样的价值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他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追求。我们也应该放下那些在物质世界中的琐事,追求真正的精神上的升华,像圣贤一样追求自我,超越世俗。
总之,自古以来,圣贤们身处贫困之中,他们的境遇是深深地感人并具有鲜明的反思意义。他们像一盏灯塔,照耀着后来的人类,照耀着我们前面的道路。跟着圣贤的航标,我们不断努力,约束自我毒蛇,超越困境而不是被它桎梏,从而更好地践行自己的信仰和梦想。圣贤们虽然身居贫贱之中,但他们用卓越的思想和品格,铸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精神遗产,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自古圣贤皆贫贱表达的情感(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情感表达-情感表达
编辑:星座屋
•
•
阅读:-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6.com/7Ad0ah1Re1Gs.html